一、先介绍下我的老师三总(Tertio Zhang),尽管我不太叫他老师因为觉得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
我是16年在微博上知道三总的,忘了是哪个大V推荐的了。然后上豆瓣上将他的所有文章看了(尽管现在忘得差不多了),当时觉得很牛,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回想自己学普通话也差不多是这个过程,那张语音图让我好奇,还有那个虚构的“匉檾“(复制的我也不知怎么念)故事特别适合用来解释我们平时说的一些替代语及隐喻的由来,看完觉得语言的产生还真的挺有趣。(建议你们到他的豆瓣主页找来看看https://read.douban.com/column/2449267/)。他还有一篇文章是说如何记(不是背)单词的,看完我对crawl这个词的词义真是印象深刻。我学了十几年的英语怎么之前就没人告诉我这个呢,白瞎了我在单词APP上打卡了那么多时间! 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学习各种乐器及运动技能, 好几个同学用这方法学会了游泳,当然学其他外语更是相通的,我曾用这方法来学了几节课的西语,感觉挺好的,以后有时间可以继续。
二、说说上课的感受
16年我选择离职,找了好久的工作也没着落,在一位朋友的建议下选择了海外销售的岗位,这下英语是必须熟练的技能了,上了三总的为期两天的线下课然后免费上了语音课(实在是幸运),才知道我以前的发音几乎都是不对的,终于明白那么多年为啥我的英语都只停留在复邮件水平,几乎张不了口,首先输入就是错的,然后我发现勤练元音操后再看欧美电影居然经常不用看字幕就能明白,突然间台词都变得清晰了,角色讲话变慢了。语音动觉这个概念让我在朗读的时候更流畅,而音节跟节奏对记忆起了很大的帮助。同时,语音课还破除了我对标准音的崇拜及对连读的错误理解,从而让我放下对自己发音的自卑感,这个效果实在是太惊喜。你会慢慢感觉单词都是会动的,有形的,有味道的, 这就是神奇的内语的功效。
然后上了语义基础课,发现所谓的固定搭配都不用刻意去记,三总只讲解了介词的真正意义你就突然明白了他们的来源及使用。新的语义课更科学更详细,感觉有点象认知科学方面的东西,或者说象教婴孩一样将语言形象地放入到人的脑子里去,然后形成习惯象母语一样的输出,你看到差不多的场景会很容易脱口而出相关的句子,那些曾将人搞得非常奔溃的语法其实都不是什么问题,你只需关注一下时间及自己想说的是什么就很容易明白,想想我们都不曾需要学会语法再去学普通话对不?” Language takes the chaos and makes it into things”( Jordan Peterson), 现在非常能体会这句话的意义。
很奇怪的一点是我感觉这个课程还有改变思维模式的效果,它强调直觉、强调用生活经验及场境去理解及构建对话,而英语本身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语言,你会慢慢发现思考问题的方向会跟以往不太一样(具体这个我还在体会中)。
三、说说我如何学习
海外销售的工作相对自由,我大致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总和也会有一个小时(或更多),早上、晚上,或上班路上(当然偶尔也会偷懒好几天都没看过)。我习惯早起跑步,早上时间会练习几遍元音,然后复习某一天的课,目前发现每次复习都有些新的体会。会常常将身边的人或物都转换成英语的语境。会在闲暇的时间找一些脱口秀及新闻节目看(没字幕).很多人关心的词汇量问题后面的课程也会讲到如何扩展(绝对不用死记硬背),我查过自己的词汇量大概是8000左右吧,目前的做法是会在网上看一些国外媒体杂志的长一点的文章来加深理解,背单词绝对是个笨方法,事倍功半很快忘。三总那篇织网记单词的文章说得够透彻的了。
我的优缺点都是会非常执着地去做一件事, 一起学习我估计会时不时问你的进度,问你的体会,也会跟你说自己的感受,我非常乐意跟别人分享一些好的英文资讯(包括电影电视剧之类的),或者好玩的视频(比如一些脱口秀节目),当然瞎聊可能不太在行(估计得熟悉到一定程度),我还是个喜欢看历史故事及纪录片的人,学习累的话或者我们可以聊聊这个。成年人学习总易于半途而废,所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至少有一点:有个人督促你或者说引领你可能会更好呢。9月底我参加了一下展会,发现自己居然能跟一堆外国人愉快地聊天了,那种兴奋感真的太爽了!还有就是发现自己的阅读速度明显提高,不用频繁的查字典也能理解大部分的内容,前段时间看了原版的《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更是加深了对电影的理解。
最后,无论你是否选择我作为你的同学我都想将辉格大神在《群居的艺术》里写的这段话送给你:“如今,英语编码了(且编码着)绝大多数人类知识,任何希望访问并受益于这一知识体系、进而参与全球知识创造活动的人,都将有兴趣(也不得不)努力学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