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由tertio发布的文章

我们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吗?

简介:

我先用一张图片,让你以为自己的眼睛出了错,然而我接下来又会让你明白,你的视觉并没有出错。没有这样的”错误“,我们就无法处理所看到的东西。而语言听觉,一样如此,不理解这样的认知原理,对英语发音的纠正就会陷入迷雾之中。

视觉篇

我的眼睛出错了吗?

下面这张图展示了两个色相环,一个色相环没经过处理,另一个色相环上,覆盖了一层半透明的颜色。

请问,你能将两个色相环的颜色一一对应起来吗?答案当然是没问题。虽然颜色都有所变化,但我们依然能够识别出不同的颜色和对应关系。

接下来,我们来较个真,来比较一下它们“事实”上的颜色,就会发现一个令人惊异的事实,在右图中,我们以为的黄色,它的实际颜色,实际上已经偏离了一格,和左图中的橙色完全一样了。为了清楚地展示这一点,我用了一个色块来连接左图中的橙色,和右图中的黄色。如果你用取色器取色的话,会发现这两个颜色是一模一样的。

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颜色,在左图中,我们识别为橙色,而在右图中,我们识别为黄色呢?我们的眼睛坏掉了吗?

这是一种常见的视“错”觉现象,网上还可以找到更有趣的图片,比如(视错觉),上面的这两张图片,是我按照相关原理特意制作的。

你的视觉没有问题

我们日常所见到的事物,总是处于一定的光线条件下的。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天气,光线的颜色各不相同。当光线照射到地面物体,由于复杂的反射,让光线又变得格外复杂起来。

如果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克服”视错觉“,看到进入视网膜的本来颜色,会怎样?同样一个黄色的物体,处于不同的光线环境下,你一会儿以为它是橙色,一会儿以为它是黄色,这样会迷失在颜色的丛林里,看不到感觉材料背后所代表的真实世界,而不是透过表象看到真实,始终认为它是一个黄色的物体。这个视错觉,不是”错觉“,而是我们的视觉系统必不可少的认知特征,它对基本的感觉材料(色彩),进行了进一步的处理,克服了光线和环境本身对色彩的影响,看到了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叫做知觉恒常性原理。失去了这个认知特点,我们就无法适应复杂的视觉现象了。

听觉篇

这个跟色彩有关的”视错觉“,是更通用的认知原理在视觉上的体现。它不仅体现在视觉上,还体现在语言听觉上。

语音流由离散的音素构成,我们如果用颜色来代表音素的话,自然语言就好比如下图,不同人的发音,由于发音器官的特性各不相同,当然是各有倾向的,就好像处于不同的光线氛围之下。

在听觉上,这个原理可以体现为,从物理指标上一模一样的音,如果从这个人的嘴里发出来,这个音是A,而从另一个人嘴里发出来,这个音是B。也就是说,正如视觉篇里所展示的,物理指标完全一样的颜色,在左图中应该是橙色,而在右图中却应该是黄色。

这个现象,在对英语母语者元音发音的统计和技术分析里已经发现了,母语者的元音发音,存在着相当大的重合区域,这个重合区域的出现,意味着,同样物理指标的元音,对于不同人来说,却分别属于不同的元音。我们在听人说话时,会很自然地出现类似的听错觉,其结果,反而不是错误,而是正确地捕捉到了对方的发音。

总结

我们虽然存在着所谓的”视错觉“,”听错觉“,但在我们生活的日常环境中,这种”错觉“特性,恰恰是我们的认知能力高效而又强大的原因,只有在人造的非自然的条件下才容易暴露出来。这是进化赋予我们的适应周边环境的能力。我们当然,也应该信任这个已经正常运作亿万年,让我们生存至今的认知系统。

英语纠音篇

传统上对英语纠音的理解是,存在一个大致成立的音的标准,纠音就是和标准发音进行对比。进行自我纠音的同学,非常仔细地去分辨和对比自己的发音和标准发音,但这一切经常只是徒劳。有些经验不足的纠音老师,由于不知道这种奇妙的认知原理,不了解知觉中的各种错觉现象,常常和学生一起陷入狂暴模式的纠音死循环,最后以“实在没有语言天赋”为理由放弃而告终。

用”嘴“听英语-语音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由掌握了这个原理,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纠音。这个纠音包括了元音发音,辅音和单词发音,句子发音三个阶段。先重点介绍一下我们的元音纠音方法。

1 抓住发音动作要领,以发音者的个性特征为基准

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我们的纠音不止是发音频而已,而是需要发嘴部发音视频,从这个视频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个阶段最为重要的发音动作要领,对发音的鉴别,要以嘴型特点做为依据。

我们要明白的是,每个人都长了一张不同的嘴,每个音都带有个人特征,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不仅不实际,而且有悖于发音的原理,结果可能会让发音很不自然。目前这个工作,计算机是办不到的,我们只有依赖真正的”智能“-有经验的纠音老师,以发音者的个性特征为基础,帮助对方建立符合自己发音特点的发音体系。

2 关系重于标准

跟绘画里面对色彩关系的重视一样,对于发音者的各个发音,重要的在于关系,只要建立了符合给定要领的发音关系,发音稳定,不同音之间具有可识别的区分度,就必然达到了纠音的目标。我们不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在发音的细节处理上,这不仅没有必要,还会摧毁学习者的自信。

多期课程的实践证明,这样的纠音方式,大大减轻了学习者的负担。让学会真正的英语发音,成为人人都能通过简单练习做到的事情,很快建立自信,迅速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课程报名链接:我要报名

如何突破技能的平台期?

摘要

当我们学习到的技能越来越熟练之后,往往会进入平台期。在进入平台期之后,即使有大量的重复练习,似乎技能水平就固定在这个平台,无法继续提高了。这篇文章,从原理上告诉我们,技能是如何形成,如何进入平台期的,在了解了这个原理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要突破平台期,让技能继续提高,关键在哪里,需要采用什么样的练习方法。
技能在大脑中的形成

我们把技能想象为我们大脑中的一个机构,可以用现实中的真实机械机构去对应:

一种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我们在大脑中组装,调试一个运动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实现技能的具体操作。以游泳为例,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控制我们的四肢和身体,进行对应的运动。对于机械机构,我们需要关注其中的曲柄,连杆,齿轮的具体运动方式,并加以恰当的配合,才能够组装出能够工作的机械机构。在这种状态下进行的运动过程,就叫做有意识的控制过程。有意识的含义是,我们的意识能注意到这个动作的进行,控制过程的含义是,这个动作的进行可以用意识进行主动控制。

技能的熟练

当我们在有意识注意的状态下,不断地练习,就会发现,操作会越来越熟练,越来越轻松。熟练和轻松的具体表现是,你不再需要那么去注意控制,就能够按照要领完成动作。这样,有意识的控制过程,就逐渐转化为无意识的自动化过程。这里的无意识是指,我们甚至意识不到这个动作的过程,自动化过程的含义是,这个动作的完成,可以不需要意识的主动控制。

当整个技能,完全转化为无意识的自动化过程之后,技能就已经完全成熟了。这时候,我们的大脑,完成技能的方式就非常地简单,就好像一个按键按下去,就自动进行。在进行这个操作的时候,你还可以腾出时间来胡思乱想。以开车为例,老司机们在路上就完全不用去想刹车在哪里,油门在哪里,变道时该如何操作,前面有障碍物该如何打方向盘。我们通过开车的例子来体会一下无意识的自动化过程。无意识的表现就是,你突然问一个老司机,起步需要哪几步操作?他很可能根本答不上来。这就叫做无意识。自动化过程,就是指,当他答不上来的时候,不表示他不会起步,他只要往驾驶座上一坐,该有的操作一个不少,完全自动完成。

有意识的控制到无意识的自动化,这个过程在很多讲解学习原理的文章里都有涉及,但这只是故事的一半,接下来才真正到了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

平台期与突破平台期

当一个技能变成了近乎完全的自动化过程,在重复这个动作的时候,我们会非常轻松。我们不需要关注其中的具体操作,甚至想不到在进行这些操作。试想一下,如果你想让这个技能进一步提高怎么办?

这时候,技能就进入了平台期。在平台期的表现是,你花大量的时间进行重复练习,但技能水平却没有明显的提高。如果你在有意识的控制过程阶段,练习的质量比较高,这样你的平台期水平会比较高。如果你在有意识的控制过程阶段,练习的质量比较低,这样你的平台期水平会比较低。不论水平高低,当技能自动化之后,平台期就出现了。

我们依然用机械结构来举例,当技能自动化之后,你启动全套操作只需要按下开关,这简化了我们意识的操作,解放了我们的注意力。但带来的问题是,你没有处于之前的,调整内部结构的状态中,因而也不能对这个成熟技能本身进行修改和提高。

当我们的技能进入平台期之后,我们的意识不再关注,也不再控制技能的实现方式,这个技能相当于被封装起来了,留给你的意识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控制界面。我们即使再花费大量的时间,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但由于习惯的力量,大脑会用最省力的方式重复它。这样重复的结果,就是没有提高,一切按照既定程序自动运行。

突破平台期的关键,就是恢复意识控制。把封装好的技能重新从黑箱变成白箱,打开内部结构,重新用意识去调整和控制。

发音技能的平台期

发音是一种运动技能,下面的3D动画就展示了我们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的复杂运动。

[fvplayer src=”http://video.tertioenglish.com/5e0cd312b91b4eb6bd71763a8800f1dc/7c81c3ce986a490f911f5e7db87004ce-5287d2089db37e62345123a1be272f8b.mp4″]

在我们小时候学会熟练说话之后,我们的发音技能,就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平台期,在这个平台期,即使你每天从早到晚,要说很多句话,但你的发音方式,包括一些缺陷,却几乎永久地固定下来,很少有变化了。这是因为,母语的发音技能,已经高度自动化,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从来不会考虑发音动作本身,不会去关注也不会去控制。

当我们学习第二语言,比如英语发音的时候,高度纯熟的母语发音技能,就构成了解锁全新发音方式的最大障碍。如何解锁发音技能,也是我们学习英语时的第一个重大挑战,很多人因为无法跨越这一关,就选择了忽略,然而忽略的后果就是哑巴英语,视觉英语,听说读写支离破碎,后患无穷。

突破发音技能平台期,解锁发音技能,继而掌握英语发音,答案几乎已经摆在桌面上了,那就是让发音动作本身,重新回到意识的注意和控制上,你必须让自己的注意力,重新关注跟发音有关的嘴部,舌头的运动过程,对其状态进行感知,对其运动进行主动的控制,才能够学会新的发音方式。说起来貌似很简单,但马上会面临一个相当大的困难,这也是大家纷纷放弃的直接原因。

由于母语发音技能的自动化程度实在是太高了,长期下来,我们几乎失去了对发音有关部位的感觉和控制,很多人甚至连舌头接触了口腔什么部位,也完全没有感觉,更谈不上精确控制。要重新恢复,我们必须有一套特别的方法。

从语音到语义-之三(完)

一 一份学习材料

1 where is the monkey?

先看一个简单交流场景,在这个场景中,采用了自问自答的方式,问题只有一个,就是:where is the monkey?而回答则根据场景的不同有所变化。下面就是这段视频:

对where is the monkey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一个句子。在下图表示的场景中,对问题的回答是:The monkey’s on your head.

2 名词的“语音-语义”对应

这个句子包含了好几个单词,具有一定的复杂程度。我们用回答问题的句子(The monkey’s on your head.)来进行分析。

正如上篇所讲的,语音-语义联结,很明显地,有两个名词是比较容易进行对应和联结的,一个monkey,一个head,语义明确。

3 介词的“语音-语义”对应

其他一些词,似乎就不那么好对应了,这些词的含义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不像名词或动词能够对应到具体的事物或者动作。句子中出现了on,in和over这样的介词,我们也来直观感受一下语音-语义联结。

介词代表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语义,我们靠上面的几张图来对比,就可以大致明白介词所对应的含义。

从这三种表达中,我们可以提取出一种描述空间关系的表达方式:

这就叫做抽象,抽象的结果是得到了一个模式,这个模式以一个介词开头,后面接一个表示某种物体的名词。大家可以注意到,在抽象之后,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语音-语义的对应关系。只不过这里的语音,是一种模式,与之对应的语义,也是一种模式。所谓模式,就是有变量的表达,它是从具体表达方式中进行抽象的结果。

4 句法结构的抽象

接下来就更加抽象了,我们先不要管到底is是什么含义,the是什么含义,where是什么含义,我们把关注点放在这一问一答两个句子的模式上,如下图所示。

人类有一个强大的认知能力,当我们接触了相似又有不同的事物时,往往会提取出一种模式。这种能力用在语音上,我们就可以提取出一个语音模式,它并不一定是一段连续语音,而是一个分布在连续语音里的模式。这种能力用在语义上,我们也可以从相似又不同的场景里,分辨出一种模式。

这里的语音模式,就是图上所表达的,这里的语义模式,就是我们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所感觉和提取到的。这两个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一样是语音-语义联结。从学习的路径上看,我们不需要了解这两个句子中所包含的语法知识,比如现在时,疑问句,the的用法,be动词的用法,等等等等。

小孩子学习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以这些语法知识为前提。我们只要能够将语音模式和语义模式对应起来,就可以知道,当有人这样问你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回答。比如where is the key?

二 语法问题

1 语法规则

在下图里,左边是一颗语法树,代表了用语法规则去解析一个具体句子的结果,看似像数学和逻辑一样精确和完备,实际上这种解析在繁杂的语言现象中碰到的困难,语言学家们也头疼不止。

各种困难先不去管它,我们从学习这个角度看一看这个问题。无数人的失败已经证明,从语法规则出发学习语法是有问题的,问题出在哪里?

想想我们用语法规则造句的过程,在儿童学习母语的时候,也是这样做的吗?他们在学习说话之前,先要学习什么是主语,什么是动词,什么是介词和名词吗?我们想想自己,汉语的语法知道多少?这些汉语的语法知识,你是在学会说话之前学会的,还是在学会说话之后学会的呢?

在上面那个例子中,我们可以从相似的问答形式,学习到一种抽象出来的模式,并且运用这个模式去回答非常多的新问题:where is the key? where is the book?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是通过学习语法规则掌握的吗?

2 从具体到抽象

从最具体的,到最抽象的,存在很多中间层次。

最具体的层次,就是在真实场景中使用的句子,用来表达特定的含义。其中有一些句子是相似的,我们能够发现这种语音和语义的相似性,并总结出语音模式和语义模式的对应,然后运用这样的对应,去创造新的具体表达,这是我们人人都具备的抽象能力。

而抽象语法规则,是语言学家们进一步抽象的结果,它试图用最简单的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和计算,这个抽象,需要高度发达的理性能力。

3 语法学习

如果我们从语言学家们总结的抽象语法规则出发,通过对规则的计算来得出正确的句子。这既不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路径,在实际运用中又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抽象是我们的本能,我们能够从语音中提取模式,也能从语义中提取模式,并且将它们对应起来,然后运用这种模式去在新的场景下产生新的句子。

在前面的例子解析中,我们其实已经解决了语法问题,答案也出奇地简单,我们运用自己模式提取能力,观察到真实场景下的对话中,语音模式和语义模式的对应关系,并且能够在将来类似的场景中灵活套用,这是一个小孩子也能做到的事情。

从抽象到具体,还是从具体到抽象

如果语法规则在先进行英语学习,就是从抽象到具体,先学习规则,然后用这些规则组织单词形成句子,这从来就不是自然的语言产生过程。而人是怎么学习语言的呢,首先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些抽象出来的模式,是我们主动从具体材料中提取的,而不可能来源于一个自上而下的定义。

从具体到抽象,但不要过度抽象:

这里说的抽象,也是正好控制在人所能把控的程度,也就是说,抽象程度肯定不像语言学家的语法规则那么高,这带来了一个好处,容易掌握,而且在运用的时候才不容易出错。大家看看图中右边提取出来的模式,也就是句型,它既不是一种语法规则,也不是具体的一个句子,而是体现了在某种情景下,我们应该套用的表达方式,只有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我们才不容易说出符合语法但又不知所云的生造句。

从语音到语义-之二

一 听说与读写

1 听说读写是平等的四种技能吗?

说到英语,就会想到听说读写,这又对应着听力班,口语班,阅读班,写作班,看上去是四种可以单独评估和提高的技能,但它们在语言能力中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甚至可以说,非常地不平等。

我们要在听说和读写之间,划出一条分界线。

根据有关考证,人类的口头语言历史早于十万年前,而书面文字,以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为起源,仅仅五千多年历史。在100年前,人类社会的大多数成员,仍然不具备书面语言能力,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称呼,叫做文盲。

这也就是说,人类口头语言的能力,已经发展了至少十万年了,而书面语言,只是在极少数人手里,发展了五千多年。

口头语言与书面文字

在至少10万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人类充分地发展了口头语言能力,也就是听说能力,在这样一个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发音器官因为要适应语言交流,发生了重大的生理变化,这也是用来推断口头语言历史的一项化石证据。与此强烈对比的是,书面语言的有关能力,却很难在短短的数千年里有什么重大的影响,甚至,我们识字的大脑功能,都没有发展为专用的脑区,而是从人脸识别的脑区借用的。

语言技能的金字塔,实际上看起来应该是这样:

​在如此强烈的反差下,我们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语言能力 = 听说能力

这个主张看似极端,但是,旧时北京天桥卖艺的很多相声演员,同时作为不识字的文盲和相声这门语言艺术的从业者,想必会给你一点启示。

2 听说与读写技能的关系

既然读写能力这么微不足道,那么,做为现代社会的一员,为什么我们却可以大量地阅读海量的信息,靠文字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这是因为我们的文字读写能力,巧妙地借用了基于听说的核心语言能力。

基于听说的读写能力

就像这张图展示的那样,人类的语言能力完全是基于听说过程建立起来的,读写并不是独立的语言能力。它是通过文本和语音之间的相互转换,依附于口头语言能力建立起来的。

当我们阅读的时候,文本从视觉输入,然后有一个将文本转换为语音的过程,当我们进行默读时候,稍加注意,就可以听到这个脑子里的声音。在文本比较艰深的时候,这个默读就会加强,甚至会读出声音。这也是大多数人都有的体验。

当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实际也是将脑子里的声音,转化为文字,然后进行输出。只要我们稍加留意,也会注意到脑子里的这个声音。你甚至可以发现有少数人,一边打字还会一边念念有词。

从这里我们完全可以确定,要掌握一门语言技能,我们必须首先把目标放在听说上。接下来,我们就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剖析听说过程所对应的核心语言技能。

二 英语能力的最简示例

1 最简示例 – flower

英语能力的最简示例

​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英语能力的构成要素。这个就是名词和概念的对应,比如flower。如果我们掌握了flower这个单词,会有哪些变化呢?先从直观上体会一下,表现就是,当我们听见有人说到flower的时候,会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当我们看到了一束花的时候,会在我们的表达中用上flower这个词,还有就是,当我们脑子里想到了这个概念,或者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里面包括了这个概念,你会知道怎么发音,然后用你的嘴说出来flower这个词。下面我就就来深入地分析一下,具有这个能力之后,我们的大脑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 flower的语义

flower的语义

​这个语义指什么呢?就算是一个具体得不能再具体得名词,你会发现这个语义依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怎么抽象出来的呢?首先我们有视觉可以看到,我们可以认出来。花虽然各式各样,但是他们有一些视觉上的共同点还有我们的嗅觉还有触觉,因为你可以碰它们可以摸到它们,花瓣很柔软啊等等等等,还包含了其他经验,比如说哪回出去玩看到了这样的花,那样的花,实际上语义就是指从这些你自身的经验里提取出来的这么一个共同点,这个就是flower这个语义,所以,这个语义是非常丰富的,包含了我们很多生活经验和感官体验在里面。

3 flower的语音

flower的语音

​现在我们来说flower的语音。语音依然是一个抽象出来的概念,因为你听到不同的人说flower的时候,会把这些语音当成同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在我们的大脑中,同样有一个对应。和前面讲的语义略有不同,语音的概念同样可以直接通过我们的发音器官输出。所以,这里涉及到语音的过程包括:输入,存储,输出。输入就是听,输出就是发音,而存储呢,大家往往意识不到,这个恰恰是建立英语能力的一大关键问题。

4 语音和语义的联结

语音和语义的联结

​现在我们有了语义的对应模块,有了语音的对应模块,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联结,当你听到一个语音,就会激活对应的语音存储,如果语音和语义没有进行关联,这个输入的语音就不会激活相应的语义模块,你就无法理解这个语音所代表的含义。如果你的语义模块被你的想法所激活,而你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就需要这个语义模块联结到所对应的语音存储,激活这个语音存储,然后你通过发音输出。有了语音存储,语义概念,再将它们联结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英语能力。看上去,是不是很简单呢?

三 英语能力的建立

1 完善的语音存储

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我们就是在这些简单的问题上犯了很多错误。要建立这样的一个能力,首先是前提一:完善的语音存储。有人的语音存储,只能输入不能输出,这是哑巴英语。大多数人的语音存储,非常地脆弱,大家也可能深有体会,感觉发音很难记住。如果发音很难记住,那么语音的存储就不够完善,很容易遗忘,你遗忘了语音,那么语音和语义的联结就缺了联结的对象,真正的英语能力也就无法形成。

2 真实的语义激活

这也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比如一个小孩子,被家长逼着背句子,I’m happy!I’m happy!,这个小孩子正愁眉苦脸呢,happy的感觉根本就没有,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去做联结。以后这个小孩子每次看到happy都会觉得他爸在背后举着鞭子,这样的语音-语义联结,就完全错位了。我们在学习中,面临的往往也是类似的情况,由于我们通常没有真正在语言环境下进行学习,所以那些对话其实都是在假想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就很不容易激活真正的对应语义。

3 正确的直接联结

有了完善的语音存储,和真实的语义激活,现在我们要考虑的就是联结了。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可以在不同的模块之间建立关联,而建立关联的方法是,当你多次同时激活这两个模块的时候,联结就逐渐建立起来了,次数越多,激活的强度越大,建立的联结就越牢固。语音和语义联结的一个特点是,联结是双向的,当语音被激活(你听到了一个发音),对应的语义被激活,意味着你听懂了。当语义被激活(你想到了一个概念),语音也要被激活,这意味着你已经准备好发音输出了。

 

从语音到语义-之一

​一 来,测试一下你的真实英语能力

几年前的一天,我跟一位朋友在吃饭,这位朋友想知道怎么评估自己的英语交流水平,我只用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重复问了几次,就差点让他掉到桌子下面。问题非常简单,你们也可以自己问自己,答案也直观,几乎不言自明。

这位朋友跟很多读者一样,英语从初中开始上到大学,考试过了四级或者六级,有的还从事一些需要英语阅读的工作,甚至被周围的人认为英语水平还不错。

我的开场就是:

你按照年龄段想一下,自己的真实英语运用水平,熟练程度,能达到多少岁的水平?如果对英语国家小朋友没有直观认识的话,可以用你身边说汉语的小朋友对照一下。

第一个答案:大概初高中吧…..(不是很自信的样子)

我说:嗯,你再…..

还没说完

他说:也就是初中了还不是高年级的…(大概觉得稍微准确了一点,身体往后靠了靠)

我说:你再想想……

他开始正视这个问题的严肃性了,直起了腰:噢,真的达不到初中。小学,也就是小学程度。

我再说:你想一想小学里说母语的小朋友

他额头开始冒汗,可能在从五年级逐渐往下考虑:不是五年级,也不是四年级,再往下,难道是一年级,天呐

补一个很老的表情包

​我冒着被追杀的危险穷追不舍:幼儿园呢,幼儿园你就不考虑了吗?

这时看他已经准备往桌子底下钻了……..

准备钻桌子的表情

下面是一段视频,这个是一个五岁小孩子的访谈节目,他在里面所表现出来的,熟练运用语言的水平,和自己的对比一下。问题就是:能达到这样的交流水平吗?答案很简单:是或否

二 英语学习路径比较

正视失败,才是成功的开始,让我们先放下对某些目标比如单词量的追求,对我们的学习路径审视一番。

英语学习的失败,常常是方法的失败,很多人在其他领域是一个勤奋而且成功的学习者,但唯独在英语上载了大跟头,成为多年隐痛。透露一点地产大佬潘石屹的个人隐私,除了他自己,家里的老婆孩子都是英语母语者,上千平米的豪宅里经常住着外国客人,以数十万学费的代价,教学机构超级VIP的待遇,个人也不可谓不勤奋,授课老师却碰到了授课生涯中的滑铁卢,那个机构想以此案例大做广告的妄想也彻底落空。(这是个旧闻,不知道潘总现在的水平是不是好起来了)

我们在英语学习道路上埋头走路的时候,也有必要看一看眼前的这条路,是通向悬崖,还是山顶,是越走越难,还是越来越顺。

做为一个参照,我们来比较一下母语者的学习路径,和我们通常的学习路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吧。

学习路径对比

左边是典型的母语习得路径:

第一个阶段是掌握发音,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开始牙牙学语,很简单的音节往外蹦,第二个阶段是日常交流,在家里跟父母咿咿呀呀地说,跟小朋友们一起边玩边讲,能听懂父母的话,能表达一些简单的想法。第三个阶段就到了正式上学的时候,开始有了阅读和写作。第四个阶段,随着跟父母老师和同龄人的交流,随着阅读和写作的进行,单词量不断得到提升。母语习得,就是像金字塔那样,每一级能力都是建立在基础能力之上,是逐层建构起来的。

右边是常见的英语学习路径:

先看一下最右边,我管右边那个叫脚手架,不知道怎么搭上去的,发音也有一点简单的句子也有一点,大家可能各有各的招。当我们开始思考怎么提高英语水平的时候,很多人感觉好像背单词比较管用,听不懂看不懂,阅读有问题,肯定是单词量不够对吧。首先大家想着提高单词量,单词量提高了以后,发现还是有问题,觉得光有单词量不够,还要去大量阅读对吧,有的还要去练习写作。再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我好像一般的文章能看得懂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日常交流有问题,这时就考虑是不是要报一个口语班,学一下日常交流。在日常交流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到这个程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只有一小部分了),再往后,往往是一些老师或者是一些对自己有额外的要求的人提出来,觉得现在的发音好像不太好啊有的发音发的不太对、不太准,好像跟他们不一样,我口音很重,所以我们要去掌握发音。

学习路径比较:

用这两个图对比,学习路径完全反过来了,这样反过来的一个最大的坏处,大家可以直观的看出来,本来下面一级是给上面一级打基础的,没有下一级的话,上一级会进行得很艰难。如果完全反过来练,逆练九阴真经就把欧阳峰给练疯了,逆练英语也好不到哪儿去。下一级对上一级起不到这样的支撑作用,太多的地方全部都是拧着,跟母语习得顺序是完全不一样,建立能力的方式也完全不一样。

欧阳锋逆练九阴真经变成了疯子

​做了这个比较之后,想一想我们的英语学习到底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三 英语是一种技能,而不是知识

现在我们现在把重点放在能力两个字上,搞清楚知识和技能的区别。

知识和技能有什么区别

​英语能力,我把它定义为一种技能,它不叫英语知识。比如说我知道鸟类飞行的原理,我知道空气动力学,但是我不会飞对吧,鸟才会飞。知道游泳的知识和要领,但是它跟会游泳不一样。知道格斗的动作要领,记得那些招式,但是跟会打不一样,你到时候用不用得出来,这又是两码事。

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一样的道理,知道和记住英语单词翻译和语法规则等等等等,跟会用英语交流又是不一样的,实际上这是因为英语能力,它是一种能力,知道和会是两码事。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比较一下知识和技能的不同。

知识和技能的不同

​常见的英语学习方法,往往把英语切分成听说读写几个大部分,考试经常也是按照这几部分来打分。而听说读写,又切分为更细的知识点。这就给我们一种错觉,这几种部分都是可以单独学习单独提高的,这对应于各种英语培训班,有提高听力的,有讲阅读的,有背单词的。

但如果你要提高真正的英语能力,就不是这样了。能力的构成,更像右边的金字塔。每一层的能力都要以下一层能力为基础。我们以前学习英语,更像是知识学习的方法,以为哪一块缺了就补哪一块,听说读写背单词学语法,那个弱就去练那个,以为可以分开掌握,但实际上,这些能力都有很强的依赖关系,下面的基本功没打好,上面的能力很难建立,或者只能以一种很不合理的方式勉强建立起来。下面,我们继续详细地分析,技能本身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

四 技能的特点

技能的特点

​要了解技能的特点,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技能多体会一下。

如果上过正式的游泳课,就会知道,游泳不是下水就游,游多了就会的。首先需要进行基本功训练,包括呼吸,漂浮,上肢动作,下肢动作。其他技能也都一样,都要遵循从基本功到简单动作再到高级动作这样一个顺序来进行。在驾校学开车也是,先了解车的组成,方向盘档位刹车油门,然后是场地的专项,最后才是上路驾驶。格斗就不用说了,也没有哪个格斗大师是靠街头天天打架练出来的,而是靠教练一步一步严格训练出来的。

我们现在可以大致体会出来,技能学习之间都有很强的共性,如果英语学习也是这个套路,才算是走上了正轨。靠这里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直观地体会出来,但认识可能不那么具体,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分析一下技能学习到底有哪些共同的特性,这些特性跟英语学习有什么联系。

技能的特点

自动化:

技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可以不需要意识控制,可以自动完成的。当我们一旦习得了技能,而且很熟练之后,做动作的过程就不再需要有意识地参与,比如你可以一边游泳一边想着待会去那个餐馆吃饭,还可以一边开车一边跟旁边的人聊天。在老司机教新司机开车的时候,如果要说先做啥动作,可能先是自己一愣,好像不知道,然后得真的去做一下动作才想得起来到底要做什么,这就已经是完全无意识化了。这个特点在英语能力上,就体现为你脑子里在想的并不是发音怎么发,单词的含义是什么,要不要用将来时,而是想着要说的内容。

反应快:

技能的反应速度是非常高的,如果是打球,球速很快的情况下要求有快速的反应,这个特点也是和自动化分不开的,如果脑子里还要有意识地考虑一下,那就根本反应不过来了。大家想想我们运用英语的困难,是不是也有这个问题?

不易忘:

大家小时候学过骑自行车的,也许很久都没有骑过,但还是不会忘记,动作可能略有生疏,但很快也就适应了。再想想学英语,我们老是觉得自己背了忘忘了背,那是因为这些东西从来就没真正成为你的英语技能,一旦成为了技能就很难忘记了,所以我也常常有句话:忘记的都是你不会的,你会了的,不会忘。

通过以上这么一番分析,大家是不是觉得,一旦我们用学习技能的方式去学习英语,那之前那些痛点是否就不存在了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是一个好消息。

五 技能学习方法

既然当做技能练习有这么多优势,那么该怎样进行练习呢?

技能练习方法

重视基础,循序渐进:

在运动技能学习中,教练都会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每当学习者进入平台期,进展缓慢的时候,也依然要通过重练提高基本功来进行突破。重视基本功的练习方法,一开始看似缓慢,但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使用专业训练方法的学习者,将会达到业余爱好者一生都无法接近的水平。

虽然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和儿童学习母语存在不小的区别,但语言习得的顺序一样是不能违背的。这和运动技能中的基本功是一样的道理。这里我送给大家一句话,这也是在我的语音集训班上,常常跟学生说的一句话:慢慢来,比较快。

练习做主,知识为辅:

和知识点堆砌的学习方法不同,对于运动技能来说,学习理论知识只是一个辅助,是帮助学习者进行更好的练习的。真正的提高,要通过练习达到。只有通过练习,知识才能转化为技能,达到自动化,反应快,不易忘的目标。

很多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了一个个知识点之后,觉得这个记下来,考试就没问题了。但这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通过练习转化为技能,转化为技能之后,才能够自由地,快速地运用,而且不容易遗忘。当然,英语学习中有很多伪知识,这些知识是母语者也不知道的各种规则,对这些知识我们应该选择忽略,把时间投入到大量的练习上去。

分解专项,刻意练习:

关于英语练习,有一个常见的误解就是:如果你英语口语不好,你就多找人练口语。如果把口语换成一项运动技能,这句话没有任何信息量。如果你游泳不好,你就多花时间去游。潜台词就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很遗憾的是,虽然不耕耘肯定没有收获,但仅仅靠刻苦多花时间,你也未必有收获。这在技能达到高水平的时候现更加明显,游泳运动员绝对不是靠多下水游泳取得好成绩的,他们的做法是:教练组分析数据给出练习方案,运动员要花很多时间在岸上做各种针对性的分解练习。英语同样如此,很多生活在英语国家的同胞,英语交流中的各种错误已经在大量的使用过程中固化了,水平再也没有提高,这在二语习得领域里称为石化现象。解决的方法就是分解专项,刻意练习。

续篇预告:

从语音到语义-系列五讲之二 (英语技能的最简示例)

像所有其他技能一样,英语的学习,首先需要了解英语技能金字塔的构成,了解各项子技能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做得不够好,那么练习效果就不够好。在竞技体育领域,这种研究已经处于非常高的水平,每块金牌的背后都是一个专业的教练团队在设定各种训练计划。下一篇,我就为大家具体分析一下,英语能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内语 – 神奇的母语技能

汉语做为我们的母语,稍加考察就可以意识到,我们拥有一项普通而又神奇的语言技能,这就是内语(inner voice)。

当你在阅读这里的文字时,就可以体会到这项神奇的语言技能在阅读上的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文本转化为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大脑中的语音。大家可以把阅读的过程放慢,来体会这个普通而又神奇的现象。

这就是内语,对于母语者来说,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但它的确也是一项后天习得的技能。在母语能力工具箱里,内语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元认知技能,在语言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这项技能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在我们阅读的时候,这个语音是自己的语音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的。且慢,你们如果想起了赵忠祥老师那慈祥的口音,是不是也可以在脑子里用他老人家的语音念一段下面的文字:

“在冬季三个月的漫漫长夜中,她一直躲藏在冰雪之下,当又一个春季的黎明发出召唤时,这些北极珍藏的珍宝,又重现身影。这个故事讲述了这些巨大的北极熊历时两年的生活,我们还将看到两只幼熊,他们必须学会在这个世界上最荒芜的地方生存。 ”

这个例子说明,我们的内语,似乎不仅仅可以是自己的语音,还可以是其他人的。我们虽然不能像某些口音模仿者那样,实际地模仿出某个人的特定口音,逗得观众大笑不止,但我们的确可以在大脑中,以非常逼真的程度,重现另一个人的语音。对于一些想象丰富的人来说,完全可以在脑子里开一个小剧场,让口音各异的人发言。当然,越熟悉的声音,想象就会越真实,你不妨可以想象一下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声音。

母语者的这个神奇的内语技能是什么,又有什么用呢?

内语是什么?

我们在多次练习发音之后,就会在脑子里形成一张“嘴”,这张嘴虽然是脑子里模拟出来的,但是它包含了我们发音器官在运动时的各种感觉,看到这里,你不妨认真的想几个汉字试试,感受一下自己脑子里的那张嘴。这张“嘴”可以认为是我们实际那张嘴,在脑子里的重新建模。它不是一个死的模型,而是可以发音的动态模型,发出来的声音就叫做内语(inner voice)。这个内语,虽然不能被别人听见,但它做为我们大脑中的一种信号,在语音加工甚至语义加工过程中,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

脑子里这张嘴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并不仅仅能发出我们自己的语音,就像我们在脑子里自言自语那样,我们还能用这张虚拟的“嘴”,模拟出各种各样的人的语音,不仅是语音,它还能让我们实际地体验到,对方在说话时的嘴部运动。

内语与听

在我们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做为母语,我们不仅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还能听到对方的发音动作。这时候,我们脑子里那张嘴,就通过语音和对方的嘴有了共鸣。我们以这种方式,用脑子里那张嘴,感受到对方说话的感觉,发音的缓急,并借助这一过程,直接体验对方的情绪和语义。

当我们进入一个偏僻的山区旅游,往往会发现当地居民的口音跟我们大不一样,如果差距比较大,我们一开始会比较难听懂,如果你和一个人慢慢开始聊天,能听懂的内容会越来越多,时间足够长,你会很快适应他们的口音。这对于母语者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我们之前所体验到的一个现象,在这个适应口音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做为母语者,当我们持续地听上一段别人说话,之后就可以在脑子里开始想象出对方的语音,一旦你能够在脑子里想象对方的语音,那说明,你对对方的发音能够进行更加正确的预测,这意味着你已经适应了对方的口音。

内语和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不是简单地比较声音,而是通过已有发音进行采样统计,从而对用户的发音方式有一个良好的模拟和预测,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适应性极强的母语语音听力。

内语与说

正如前面对内语的定义所说,内语是我们脑子里那张“嘴”发出来的,并不能实际听到的语音。当脑子里那张“嘴”建立起来之后,与我们想象的相反,脑子里那张“嘴”是控制我们实际说话的那张嘴的,听起来很诡异,但这张虚拟的嘴位于我们的大脑,而大脑是控制我们的实际动作的,这样看来也没有什么违反心理学常识的地方。

就像运动员上场之前,在脑子里反复演练自己的动作那样。我们在重大演讲之前,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在脑子里演练说话的过程,这时候,我们演练的,就是脑子里那张虚拟的嘴,我们听到的,也正是这张嘴发出来的内语。

内语与记忆

当我们在电话里听到别人报电话号码时,很多人记住它们的办法,就是不停在脑子里重复这个号码的语音,这就是内语和记忆的关系。当我们听到一个语音时,如果不重复,这个语音会慢慢地消失掉(忘记),如果我们在忘记之前,用内语重新刷新,就又会得到一个新的语音,如此这般不断重复,就能把语音在短期内保存下来。如果你重复的次数足够多,还会形成长期记忆。

在我们听到别人说话时,有了这样的内语能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在脑子里暂存语音,并将其提供给语义理解模块,如果暂存语音的质量不好,随后的语义理解模块就会没有足够稳定的数据来源。

内语的其他用途

语言学家们已经发现,内语(inner voice),在语言技能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下是一个列表,这个列表来自于语言学家Tomlinson的总结。

复述 – 复述听到的或者阅读的内容
心理表征 – 在学习内容和已经拥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联结 – 在内语和感官印象之间建立联结
响应 – 对听到的,读到的,和正在体验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记忆 – 存储在个人经历的心理表征中
再现 – 和自己用内语交谈可以激活记忆中的感官印象
建立思维 – 通过内语建立思维
计划 – 通过内语指定计划
决策 – 通过内语进行决策
安抚 – 通过内语安抚自己获得平静
准备公共演讲 – 在很多听众之前展示自己之前进行准备
监测 – 检查自己的语言,使其更精确,更恰当,更有效

汉语的内语和英语的内语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可以体验到汉语的内语在运用汉语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如果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话,下面我们用阅读比较一下汉语的内语和英语的内语有多大区别,大家尝试用默读的方式来阅读下面提供的片段。

阅读时的中英内语比较:

这是《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一段,我们来比较一下中文阅读和英文阅读时的内语。

爱丽丝靠着姐姐坐在河岸边很久了,由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她开始感到厌倦,她一次又—次地瞧瞧姐姐正在读的那本书,可是书里没有图画,也没有对话,爱丽丝想:“要是一本书里没有图画和对话,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Alice was beginning to get very tired of sitting by her sister on the bank, and of having nothing to do: once or twice she had peeped into the book her sister was reading, but it had no pictures or conversations in it, “and what is the use of a book,” thought Alice “without pictures or conversation?”

进行了这样的比较之后,是不是可以意识到,我们的英语内语和母语内语比起来,到底差距有多大。

内语在各项语言能力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内语能力的缺乏,正是我们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步履如此艰难的幕后黑手,干掉这个幕后黑手,才能给我们的英语学习扫清障碍。

“用嘴听英语”-语音基础教学安排

日程安排:

每周一个主题,周一到周五每晚八点半发放课程内容,周末复习巩固。

教学内容:

授课:  课程内容均已制作为视频,每次课的长度约在10分钟左右。

练习:  每天的课程都会布置练习任务,需要在两次听课期间进行大量的练习。

纠音:  纠音老师在元音,辅音和单词,句子三个阶段进行纠音,保证学习质量。

以下为教学内容目录:

第一周  预备课程

1.1  大脑中的世界
1.2  大脑中的运动
1.3  运动想象的输出
1.4  如何成为运动达人
1.5  从运动到发音

第二周  元音与内语(元音纠音)

2.1  元音发音的两个要领
2.2  发音的心理模型和内语
2.3  客观视角的心理模型
2.4  听觉与发音心理模型
2.5  内语的形成

第三周  十元音体系

3.1  十元音
3.2  十元音练习方法
3.3  元音辨音
3.4  双元音
3.5  十元音的元音操

第四周  元音巩固

4.1  从掌握到熟练
4.2  元音的听说记之一
4.3  元音的听说记之二
4.4  练习中的问题
4.5  元音的音标

第五周  辅音(辅音及单词纠音)

5.1  辅音-爆破音
5.2  辅音的清浊
5.3  辅音-摩擦音
5.4  摩擦音的清浊变化
5.5  一个最基本的舌位
5.6  R音H音和两个半元音

第六周 单音节的发音

6.1  三步拼音法
6.2  单音节的节奏
6.3  连续辅音构成的音节
6.4  单词的内语
6.5  单音节发音练习流程

第七周  多音节的发音

7.1  探究多音节单词的发音规律
7.2  节奏与元音变化
7.3  多音节单词的节奏
7.4  音节的连接
7.5  单词的记忆

第八周  句子练习初步(句子纠音)

8.1  句子的语调节奏
8.2  语调节奏对元音发音的影响
8.3  语调节奏对辅音发音的影响
8.4  单词练习的重要性
8.5  句子的练习流程

第九周   –  结束

精选英美剧中的常用对话,从简单到复杂,掌握句子发音模仿的方法,并通过内语练习同步提高听力。

英语语音基础班学习体会–后期计划

Tertio的语音基础训练班—学员阿炳的期末总结 连载之四

后期计划​


有了语音入门的基础,我对后面的学习有了很大的信心。到今年年底,我的基本目标是美国学龄前6岁普通小孩的说话水平,对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说上三五句,可以与人流畅的沟通,成为一个英语小文盲的感觉。也就是说整体语言入门。说实话我对这个目标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把握,毕竟没有达到,就不知道前面还有那些坑,但是有了语音的基础,自我调整能力增强很多,况且有Tertio老师和社群在,相信不会掉进太大的坑里面。

如果目标达到,那明年开始,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学习母语国家小学和中学的学习内容(当然未必采用年级似的一年一年的学习方式,也未必各种科目都学,具体的方式方法还有待考量,毕竟并不是真的小孩子了)。

下面说一下从现在到8月中旬的我较为具体的计划。

语音方面

再学一遍Tertio的语音课程,巩固语音基础,把自己在当时学的时候没学到位的再补一补,另外查缺补漏,把漏掉的内容再捡起来。好的课程是需要反复学习和练习的,我学习自由泳就是把TI的自由泳课程学了两遍才学会的,一直计划着学习第三遍,最近事情繁忙,耽搁了,计划下半年将TI的自由泳课程再学一遍,将自己的自由泳水平再提高一个台阶。

另外就是常速英语的模仿练习,计划模仿如下3个内容,每个内容截取一小段,每一小段练习一个月左右:

  1. ABC News新闻主持人的播报
  2. Bill Burr的Standup-Comedy

单词方面

计划过一遍Oxford Picture Dictionary,把基本的单词再加深一下。OPD感觉内容设计的不错,对于日常交流基本都涉及到了,但是没什么交互,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Rosetta Stone互动很好,但是基础的内容不够,如果两者结合就好了。如果时间还有,那就用Tertio老师的织网背单词方法学一下词典解释词汇(Macmilli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 for American English这个词典的Defining Vocabulary, totally 2500 words)

语义方面

按照Tertio老师的练习方法,学习英语八千句的内容。

从8月中旬开始,我预计将作为助教再次学习Tertio老师的课程,非常期待。常有人说,教就是最好的学,希望能够帮助其他同学学习这门课程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学的更好。

说说缺点吧

聊一聊我认为这个课程中的不足吧,不然整篇文章都像做广告了, ^_^

第一个,Tertio老师讲课的声音有点像政治老师,听课时容易走神,我没啥好办法,最开始的时候是通过记笔记的方式来防止自己走神的,后来适应了就好了。

第二个,Tertio老师自己的英语发音Demo比较少,应该是觉得让大家直接模仿视频节目的原音更好,担心自己的口音影响大家,毕竟母语是汉语,肯定不如老外那么地道自然。

第三个,课程内容比较多,练习量可能会比较大(要看个人情况了)。由于是线上的课程,我能够理解Tertio老师希望尽量多教大家一些内容,但是对于自律性不够好,而且短时间跟不上节奏的同学可能会有压力,要有心理准备。

第四个,Tertio 老师的课程里面没有鸡血,如果需要,一定要自备。当然对我个人来说,最大动力来自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提高,这一条就足够了,过去鸡汤喝太多,现在已经基本免疫了。需要鸡血的时候,通常都是自造,哈哈。

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我参加过的最好的线上英语培训课程,没有之一(当然线下的也没见过这么好的,不过我已经多年没参加过线下课程了)。对我而言,这个课程解决了英语学习中的最为关键的问题,就 是入门问题,也就是语音基础能力问题。除了解决听力的核心能力问题,在语音的方方面面,正如Tertio老师的广告词一样,将语音问题一网打尽。这个课程对于语音能力的理解以及练习设计秒杀了我所知道的所有网红。这是我见到的,唯一 一个可以真正解决英语听力问题的课程,让我的听力水平在短时间达到了自己可以接受的水平,从而可以从容的继续在英语学习的路上走下去,再也不用一遍一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了。

最后,谢谢Tertio老师,提供了如此优秀的课程,我不得不说,能学到这么高水平的英语课程,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与我个人,价值千金。


​系列:

连载之一:英语语音基础班学习体会–从游泳说起

连载之二:英语语音基础班学习体会–升级认知系统

连载之三:英语语音基础班学习体会–听力的核心

​连载之四:http://英语语音基础班学习体会–后期计划


​​Tertio老师的下一期语音将在8月20日开班,已经开始正式报名,了解情况请点击:

用“嘴”听英语语音基础班-报名指南

英语语音基础班学习体会–听力的核心

Tertio的语音基础训练班—学员阿炳的期末总结 连载之三

上一篇总结了我参加Tertio老师的用嘴听英语的语音课所获得的认知提升。

接下来写一下在英语技能方面的收获,也分享一下我练习时的一些技巧和接下来的学习计划。

语音方面​


这门课程是一门以语音为主,语义为辅的课程,我的技能提升也主要是以语音为主。

这方面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能够从原来听清慢速英语的水平,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升级到听清常速的语音,基本无压力。

在课程之初,有一个前期调研的作业,其中有个问题是“三部最喜欢的英语电影或节目”,我写下了如下内容

  • American television sitcom: Seinfeld
  • Movie: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 Stand-up comedy: Bill burr

令我惊讶的是,在课程还接近半个多月结束的时候,我听Bill Burr的节目已经不觉得语速快了,Seinfeld更难一点,但是同样基本没啥压力了。原来常听的BBC Global News Podcast竟然也不觉得快了(原来是当睡前催眠曲来听的,有奇效),觉得语速很合适吗,哈哈。

由于BBC Global News Podcast 是以英音为主,在四月下旬我开始听美音的新闻 World News Tonight with David Muir(ABC News)。这个Podcast开篇一分钟会介绍主要内容,最近常觉得略慢呀,会尝试加速到1.5倍速,也还是基本可以听清的,哈。

总的来说,在适应语速上,我觉得基本没有什么压力了,有时候看美剧,如seinfeld,如果词是比较熟悉的,快一些也没问题了。但是不熟悉单词的,说快了还是分不太清语音。另外节奏感还差一些,有时候会跟不上节奏,不是跟不上速度,这个问题下文再细说。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得以突破,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Finally,终于学到真经了。Tertio老师的听力基础以及练习方法,真正让我感觉到了听力的核心技能是什么以及如何练习。也就是说把练习的内容放在了那个最核心的技能,从而使自己进步神速,感觉自己像个天才。

上了这门课之后,我觉得听力的核心能力是听说同步,也就是内语,内语可以跟得上说话者的语速(包括语调节奏)。

而内语的练习主要是运动感觉。运动感觉的习得,一个是正确的发音练习,另外一个重点把练习时注意力放在发音感觉上,获取正确地发音感觉。

这当然非一日之功,我练了3个月,刚觉得入了门,对于语调,节奏等终于有了较为正确地认知。虽然刚入门,但是感觉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了。在国内普通人学英语,最难的大概就是这个语音入门了吧。而语音没入门,其他再怎么学,恐怕都不能说英语入门。语音基础就像一座大楼的地基,没有这个地基,不论你怎么努力,终究是空中楼阁。

我听过一个以英语教学为生的人的视频课,单词量惊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基本上yahoo的新闻,他很多天都遇不到一个生词。但是他一开口说英文,也颇为惊人,那口音基本不像英文,而是像南方的某种地方方言,语音语调完全没感觉。学了那么多年英文,又教了这么多年,口音居然到这种程度,我没办法做深入的研究,不过我觉得是在学习前期错误的学习方法导致的石化现象。

话说回来,这个语音的练习不仅是大楼的地基,而且我认为是激活成人语言学习能力的关键。因为非常非常重要,我要多聊几句。

通常我们认为,成人在差不多各项能力上都是远远超过儿童的。为什么儿童可以轻易的习得一门语言,反而成人确没有这种能力了呢?Steven Pinker (史蒂芬 平克)在他那本 The language instinct (语言本能)中给出了精彩的分析推理。把我们的基因想象成一家精打细算的演出公司,当我们有一些组件不需要的时候,这家公司就会把这些组件拆掉,换做他用。由于语言学习是一件非常耗费大脑资源的事情(想想词汇量,各种复杂的语法规则),而大脑又是耗能大户,因此,在我们的进化过程中,成人之后把这个模块Disable掉,换做其他功能,最终成了自然选择的结果。另外一个原因是成人有大量沟通需求,将该模块Disable掉,也有助于让成年人的语音输出保持稳定,发音变来变去,也会给沟通造成困扰。

基于以上原因,人在说自己的母语的时候基本都是处于Performance Zone,而非Learning Zone。我们平时你说话的时候,想到表达什么,然后就说出口了,并不会注意到自己采用了怎样的动作来发音。人得注意力焦点只有一个,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发音动作上,必然会影响你的表达,再说母语已经完全内化,表达的非常好,为什么要注意发音动作呢?这个问题我想长大后学习普通话的同学可能更有感触,我是东北人,说话和普通话差别不大,因此长大后也没改过口音,因此这方面有机会要讨教一下南方的朋友。

而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时候,人要重新回到Learning Zone,重新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发音动作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刺激自己的大脑重新关注自己的发音感觉,从而不断调整纠正自己的发音,这和儿童学习发音就非常像了。有网友说,当你英语听力真的入门的时候,你不仅对英语语音敏感,实际上对任何语音,包括自己说母语的方式都开始有感觉,开始意识到自己说母语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此言不虚,我现在的确感觉到自己对母语发音也开始有点敏感,开始意识到自己发音的问题。我举个例子,我是东北人,发音的主要问题是平卷舌不分。现在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学会撅嘴音。很多英文的撅嘴音不撅嘴很难发到位,练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普通话的卷舌也比较容易了,比如“知识”,“十是十,四是四”这样的音我发起来也容易多了,平常说话的时候开始注意平卷舌音。这也是我觉得自己语音开始真正入门的旁证。

心得​


语音方面的练习,依次有如下内容,挑我比较有心得的部分聊一聊。

  • 音标练习
  • 音节练习
  • 单词练习
  • 语调节奏
  • 句子练习

音标

元音音标的知识讲解和练习方面绝对是相当的酷,实在是太清晰了。音标的课程以前我学了四种,都是非常知名的,还有一些看过,但是没练过,能把元音讲得这么透彻的,仅此一家。基本上一张图,两个动作类型就把元音说清楚了。学习了这套音标系统,在加上运动感觉的内容,美式英语的元音清晰的印在脑海里,非常的棒。

辅音的区分相对比元音要容易得多,但是有些音比较难练习,比如 l 在单词尾部的发音。

这里我说一下我学习音标时候的一个感觉,那就是英文的发音范围要比汉语大很多。从发音动作讲,对我而言,有两项是我特别练习的(每天早上练几下,像做体操似的 ^_^)。一个就是刚才提到的撅嘴音,也就是要用脸部的肌肉把嘴唇往前送,由于我原来的发音里没有明显的撅嘴音,所以我的撅嘴音练的比较辛苦,不容易找到感觉,不过最近好一些了,我感觉整个嘴唇都可以送到牙前面了。能够比较好的撅嘴,对于以下音标的发音,都有很大帮助(ʃ, ʒ, tʃ, dʒ, r, w, u, ʊ, ɔ)。可以让这些音发的更到位。

另外一个发音动作的变化是张开大嘴(也是每天早上晨练内容),这里是指上下张开的更大一些。本来我以为自己是个嘴挺大的人,看了老外教发音的视频,才知道我那个嘴型叫没张开,差距好大,练了一段时间,感觉嘴张大了1.5cm左右(我使用手指来测量高度的,想象一下,哈)。张大嘴以后,最明显的好处就是练习æ这个音,张大嘴之后,发æ的音,会明显的感觉到嗓子往前送,发音引起的震动在口腔后部,还包括鼻子(非鼻音)和ɛ差别就非常明显了。当然对其他需要嘴部空间的音也有之间好处,如ɑ,r,l等。

另外,美式发音倾向于嘴型更大,比如很多英式发 ɒ 的音发成æ,例如ask, laugh, path. 英式发 ɔ 的音发成ɑ,如stop,doctor,hot,可见张大嘴更容易把美音发的更像。

除了撅嘴和张大嘴,另外我觉得要注意自己舌头的感觉,因为嘴型的变化而引起舌头位置的变化。另外说英语时,舌头本身的动作要比普通话复杂,需要多放些注意力在上面。

有人说英语发音靠后,我觉得不完全对,英语中发音靠前的音是非常靠前的,比如紧元音 i,摩擦音辅音 θ, ð,英文中使用量最大的单词是 the,用的就是这个靠前的ð。而普通话中得元音 i 比英文的 i 还要靠后一点,也没有 θ, ð这样的前摩擦音。靠后的音就更不用说了,比如h, ɑ, æ。所以我认为,英语发音使用的口腔运动范围要比中文大得多,嘴运动的复杂性自然也更高。

内语

在各种练习中,特首老师都会讲相关内语的练习,可谓不厌其烦,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因为太重要,并且对于类似我这种接受事物比较慢的人很合适。我觉得这就是练习的关键,必须细细体会才对。

节奏

英语的音乐属性远大于普通话,我倒是觉得有些南方的方言听起来很有音乐感(比如云南彝族,不过我听不懂)。

英语的语调和节奏要比普通话复杂得多(本身语音也复杂得多)。我觉着语调感我还好,但是节奏感这方面差很多,上了这门课,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节奏感有多差,基本处于无知状态,通过一次句子练习,终于找到一点感觉,但是感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我在听常速英语的一个常发生的问题,就是感觉像唱歌一样,踩不到点上,在听的时候会错位。说的具体点就是你觉得对方该停顿一下的时候,对方并没有停,或者你觉得该继续发音的,对方却停顿了一下。我在唱歌的时候,对于在弱拍子起唱的歌很难把握节奏,感觉很不自然。我觉得英文的节奏也类似,常常从弱拍子开始,大概我需要专门练习一下下。

句子练习

这个课程的句子练习难度相当的大,尤其是想整段模仿的,我采用的方法先降速(通常使用0.5倍速),再模仿,再跟读,最后如果可能,再提高速度的方式练习。句子练习看起来有点困难,但对于听力提高非常的大,非常值得多练练。

语音记忆buffer

人的短期语音记忆力的长度是有限的,比如你复述一段话,或者一段无规律数字,如果很短是可以做到的,如果太长就不能仅靠语音记忆,需要其他的记忆方法。这有点像计算机CPU的高速缓存,这个缓存有极高的处理能力,但是耗能太大,造价昂贵,因此人类只有一个比较小的短期语音记忆存储器。在这个高速缓存里面,收到的语音要尽快转化成语义,然后清除掉已经转化过语义的内容,留给后面继续接收新的语音。这样的理解方式,对我来说,将听懂分成了两个环节,一个是语音处理,把听到的声音,通过内语转化成自己可以接受的语音信息,存入语音记忆Buffer。另一个是语义处理,不断的从语音记忆Buffer里面取数据,转化成语义,然后清理掉该部分语音信息。由于自己的语义练习的不够,处理的过慢,那很容易把语音记忆Buffer塞满了,从而没有办法“听”到后续的语音内容了。由于当前主要任务是听清,所以不把注意力放在听懂上,而只关注是否听清,也就是告诉自己,不论是否听懂,都将其丢掉,让语音记忆Buffer始终处于可接受状态,这样听清的任务就容易好多。实际上,虽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语义上,可以听懂的部分大脑还是会自己解析了,也因此会感觉听懂不少。

另外对于母语,这个buffer的空间以及处理能力是我们可以接受的,我们在上学前已经建立起来足够大的空间来存储语音信息,来进行交流。但是对于英语,这个Buffer就小很多,需要专门的练习,让大脑长出这样的一个存储英语的Buffer,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课程中的数字记忆练习,我觉得一方面练习数字的反应能力,同时也是针对这个语音记忆Buffer的一个专项练习。

语义方面

Tertio老师的语义相关的课程的也是非常基础的,和语音课类似。并且也是建立在内语熟练的基础上,也就是要语音过关才有效。

单词方面有织网背单词,语法方面有从具体到抽象的大量句子学习。Tertio老师在语义学习方面的理解也非常的深入,我感觉不亚于语音方面。不过我在语义方面基本上还没有开始练习,没什么具体体验,就不多聊了。

连载之一:英语语音基础班学习体会–从游泳说起

连载之二:英语语音基础班学习体会–升级认知系统

待续:

英语语音基础班学习体会–后期计划

 


​系列:

连载之一:英语语音基础班学习体会–从游泳说起

连载之二:英语语音基础班学习体会–升级认知系统

连载之三:英语语音基础班学习体会–听力的核心

​连载之四:http://英语语音基础班学习体会–后期计划


​​Tertio老师的下一期语音将在8月20日开班,已经开始正式报名,了解情况请点击:

用“嘴”听英语语音基础班-报名指南